擁有億萬市場的智能家居,看似‘錢程’一片大好,實則“內熱外冷”,但這並沒妨礙巨頭們的熱情,海爾、美的、格力等傳統製造企業,阿裏、京東等平台企業,小米、樂視等互聯網企業以及方案商們各個摩拳擦掌,欲分一杯羹。

前有狼、後有虎,如何能在這場博弈中脫穎而出?接下來,就讓小米智能家居平台研發負責人殷明君帶我們了解小米的“陽謀”。
小米智能家居的“陽謀” “小米在智能家居方麵的戰略很清晰,所有的東西都擺在台麵上,是傳說中的‘陽謀’。”在小米總部會議室裏,小米智能家居平台研發負責人殷明君告訴記者。
“第一步,推出好的產品領頭鋪路、教育市場。第二步,產品互通形成合力。第三步,開放接入營造生態。”而從目前小米智能家居係列看,圍繞智能手機,包括智能燈泡、智能攝像頭、智能路由器、智能電視、門窗傳感器、空氣淨化器以及智能血壓計等在內的智能硬件已覆蓋家庭安全防護、智能家電、照明娛樂、空氣監測、建康管理等多個方麵。
毫無疑問,在智能家居方麵,小米確實具備一定優勢。據殷明君介紹,小米有實力做研發、做市場,智能硬件三要素 “軟件、硬件、互聯網” 恰恰也是小米的立身之本。其次,大批生態鏈企業的布局,亦可讓其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速行業布局。除此之外,活躍的用戶是更是讓其領先一步。
殷明君認為,盡管眾多企業紛紛湧入到智能家居行列,但智能化的推動者主要還是互聯網企業。在智能家居領域,傳統家電商走的過於穩健。
在智能家居領域有一句話:“誰奪得了入口誰就能獲得更大的利潤”,殷明君向記者解釋,此處的入口分為兩種,一種是交互入口,另一種是數據流入口。針對數據流入口,手機、電視、路由器等等均可擔當,並不衝突。而在交互入口方麵,好的智能家居反而並不應該有一個用戶可感知的操作界麵入口。應該是一個整個的分布式硬件係統。他表示,在智能家居整個市場容量擴大之前,誰講入口都是沒有意義的。
而針對一直受市場詬病的智能家居企業盈利模式,殷明君認為,智能家居產品和傳統家電最大的區別在於引入了用戶的概念。有了用戶就有了運營,智能家居未來的贏利點一定在於發覺用戶與廠商建立直接聯係後的深度價值。
“接下來,小米會繼續尋找合適的硬件產品,用生態鏈的方式和大家形成利益共同體,繼續推出單品。同時,做通作順自由體係中硬件的互通互聯,並開放小米智能家居生態接入方式,推動行業共同進步。” 殷明君向記者透露。
離完美的智能還有多遠? 智能家居,動輒千億萬億的市場規模讓其看起來很“性感”,但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卻是用戶對此並不買賬。數據顯示,87.5%的用戶對智能家電的現狀不滿,表示跟預期完全不符,或低於預期;36.62%的網友表示現在的智慧家庭和預期完全不沾邊。
為什麽會出現“內熱外冷”現狀,殷明君分析稱,“內熱”是因其動輒千億萬億的市場規模。一方麵企業可以與用戶建立聯係,實現用戶運營,從而起到宣傳作用。另一方麵,企業可以通過數據對消費者創造價值,數據是其更大的價值點。而之所以“外冷”,是因為目前產品間的互聯互通還很困難,用戶體驗較差,如何切中用戶需求點也是行業所麵臨的最大難點。
真正的智能家居應該是未卜先知,感知用戶的需求,所想即所得。對於一套智能家居控製係統來說,產品與產品之間的聯動非常重要。消費者希望隻要發出一個指令甚至不發出指令,就可以讓多個智能家居產品聯動提供服務。當然“機隨人想”這一實現需要借助物聯網、終端、大數據、雲計算的進一步發展與支持,實現數據的雲端存儲和分析,從而不斷迭代,為用戶提供精準的智能服務。所以,如何在已有的技術基礎上,將更多的傳感器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融入到智能家居行業中需要引起企業們的高度重視。同時也是各大平台在圈了很多產品,能實現各種控製後最最需要考慮的方向。
做到這樣完美的真正“智能”,殷明君認為要分三步。 第一步要將智能化的設備鏈接到互聯網上。如將空調、冰箱等變成智能且安全的,這一步大家都已實現。
第二步,獲取已經連接到互聯網上的設備的能力,雲端或者用戶可以讓設備做什麽事情。
第三步,設備需要對用戶正在發生的或曆史數據進行感知或者分析。殷明君認為,看起來比較遠,但大家隻要想明白了,把前兩部走踏實,把用戶的數據感知上來,第三步並不困難。
最後,殷明君向行業呼籲,“大企業要勇敢一點,隻要想清楚產品痛點,不一定要想清楚平台戰略,可以拿單品去市場試一試,擺在用戶麵前看用戶買不買單。而對於小企業來說,則不要太輕易的去試用戶,如果沒想好產品就輕易的去試消費者,會把整個行業弄死。”
(责任编辑:娛樂)